赤小豆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食物,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在碗里见到它,比如在吃八宝粥的时候,一不留神,就又看到它了,今天,让我们来聊聊赤小豆吧。
其实,赤小豆的药材分两种,一种叫赤小豆,一种叫赤豆,前者品质好,可是现在很少了,所以基本都是赤豆了,统称赤小豆。
估计大家可能想不到,在古人的眼里,赤小豆那叫一个神,可不是其他的食物能够匹敌的。
在古人的心中,赤小豆有特殊的本领,这是和迷信紧密相连的。如《杂五行书》云:“常以正月旦,亦以辟疫病甚灵验。正月七日,七月七,男吞赤小豆七颗,女吞十四枚,经无病,令疫病不相染。”
显然,这种有时讲究、男女区分等条件的小豆施术,并不是药物上的观念,怎么看都是做法术的一部分。再如《岁广记》曰:“立秋日,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,止赤白痢疾”,其理相同。还有接指认赤小豆就是厌鬼物的说法,《岁时杂记》云:“共工氏有不才子,冬至日死为疫鬼,畏赤豆,故是日作豆粥厌之。”因此我们可以看出,古人连服用赤豆的日子都规定好了,那是限于冬至,凡正旦、元宵、七夕、立秋,均有辟疫的灵验。
原来,在古人的眼里,这个赤小豆可不是一般的物件,它是辟邪的东西之一,一般辟邪的东西是水、火、铜镜等等的,其中就包括了赤小豆,也不知道赤小豆为什么如此被古人看重,总之是比别的食物高了一个级别。
还有更离谱的,话说晋代有位大名人,叫郭璞,这位学问很大,除了一般的学问,还擅长算命等手法,在《晋书·郭璞传》里,居然记录着这位用赤小豆追女孩子的不光彩记录。
这,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?
原来,这位郭璞有一次去庐江,住在一个大户人家,您说住着就好好住吧,这位郭璞不是,他居然春心萌动,看上了主人身边的侍女,这位侍女估计也长得漂亮,郭大才子一看就晕了——怎么比刘亦菲还漂亮啊!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郭大才子一直都没有睡好觉,觉着自己如果不能和小一号的刘亦菲在一起生活,这辈子就算是毁了,可是“无由而得”,怎么能得到她呢?
接下来发生的,就显得郭大才子做事儿很不地道,估计是被爱情逼急了,为什么这么说呢?原来,郭大才子想出的办法居然是很上不了台面的(也不知道哪位兄弟更不够意思,给记录到史书里了)。
只见郭璞不知道打哪儿,弄了“赤豆三升”,然后半夜就围着这户人家的院子,撒这个赤豆,然后估计回到屋子以后,就又做了什么法(这个没有记载)。
结果,奇迹发生了,等天亮以后,主人一出屋子,吓得舌头吐出来老长了,因为他看到了数千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,围着他的家,可是当走近这些红衣人的时候,这些人就消失了。
主人吓晕了,觉得自己被人黑上了,可是怎么想都不知来由,于是,就来请教郭璞(算是找对人了)。于是郭璞装模作样地算了起来,最后,很煞有介事地告诉主人,原来就是你那个侍女,就是特漂亮的那个,不吉利啊,“君家不宜蓄此婢”。
主人还愣着:“哪个?你说的是哪个?”
郭璞差点急哭了:“就那个,特像刘亦菲的那个!”
主人也很急:“我不管她长的像谁,我只想知道,这个事儿怎么处理!”
郭璞告诉人家:“可于东南三十里卖之,则此祟可除。”
主人虽然也知道这位侍女漂亮,可是顾不了那么多了,于是赶快按照郭大才子的吩咐,去把这个侍女卖了。当然,买主就是居心叵测的郭璞安排好的马仔了。就这样,大文人郭璞通过赤小豆的帮助,把一个女孩子搞到了自己的家里。
这事儿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:第一:封建社会部分文人追女孩子的手法值得严肃批判;第二:古人心中赤小豆的地位和郭璞一样的高,都特神。
在今天,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即使在今时今日,在那里的民俗中也广有“撒豆驱鬼”的行为,只是所驱的鬼是外国鬼而已。
下面,再讲讲古人用赤小豆治病的故事。
根据《朱氏集验方》这本书记载:“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,命道士赞宁治之”,这个痄腮就是现在的腮腺炎,宋朝的皇族和道士的关系很密切,有事儿没事儿都找道士来解决。
那么这位赞宁道士是如何治疗的呢?他是“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,杂他药敷之而愈”。
大家一看,这个神啊,原来赤小豆果然是通灵的,居然用咒就可以调动它来治病。当时,这个事情,有位中贵人,叫任承亮,这位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形,也是对道士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,后来,这位任兄“自患恶疮”,当时一个叫傅永的朋友,“投以药立愈”。这个任兄很好奇,就问傅永,说您用这是什么药呢?结果,傅永回答得很痛快,说:“这个,赤小豆也。”
任承亮这才明白,噢,原来这个赤小豆不用念咒,也能治病啊,敢情这个道士念咒,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做法啊。看来,宋朝皇帝被道士给蒙得很惨。
结果,这个故事还没完,后来,任承亮路过豫章,看到一个医生,治疗“胁痈”很有效,就是胁部患的疮痈,老任琢磨半天,最后实在忍不住了,就多嘴问了句:“莫非赤小豆曰耶?”说您用的药,是不是就是赤小豆呢?
这医生一听,大惊失色,噗通一声跪倒,忙哀求:“老大,您眼力真是好的,可是,我就用这个方子养活家里面三十多口人呢(用此活三十余口),希望老大您千万别向其他的人说啊(愿勿复宣)。”
大家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记载,可不是跟郭璞那个一样神秘的,这个是有着很浓重的医学文献色彩的记载。
那么,这个赤小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呢?它到底能做什么用呢?
原来,中医认为:赤小豆性平,味甘、酸。功能主治:利水消肿,解毒排脓。用于水肿胀满、脚气浮肿、黄疸尿赤、风湿热痹、痈肿疮毒、肠痈腹痛。入心、小肠经。
上面宋仁宗的故事,就是展示了赤小豆解毒的一面。赤小豆最主要的功能,除了解毒,更主要的,是利水湿。我们下面把古书中的几个用赤小豆利水湿消水肿的方子列举如下:
①治水肿坐卧不得,头面身体悉肿:桑枝烧灰、淋汁,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,饥即食尽,不得吃饭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②治卒大腹水病:白茅根一大把,小豆三升,煮取干,去茅根食豆,水随小便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③治水肿从脚起,入腹则杀人:赤小豆一升,煮令极烂,取汁四、五升,温渍膝以下;若已入腹,但服小豆,勿杂食。(《独行方》)④治脚气气急,大小便涩,通身肿,两脚气胀,变成水者:赤小豆半升,桑根白皮(炙,锉)二两,紫苏茎叶一握(锉,焙)。上三味除小豆外,捣罗为末。每服先以豆一合,用水五盏煮熟,去豆,取汁二盏半,入药末四钱匕,生姜一分,拍碎,煎至一盏半,空心温服,然后择取豆任意食,日再。(《圣济总录》赤小豆汤)可以看到,古人对赤小豆的利水功能很是倚重,很多的方子里面都用赤小豆,而在我们的生活中,我们也发现,这个赤小豆确实能够利水。
我们通常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,食疗方子,就是用赤小豆一百克,然后用一条一斤以上的鲤鱼,一起熬汤,尽量少放盐和其他调料,喝汤吃鱼,在中医里面认为,这个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,和赤小豆一起煮以后,作用就更加强了。
一般情况下,很多人有时候水肿,比如腿部肿,是因为体内运化之力不足,导致的水肿,那么可以喝两次这个汤,很快就会消肿的,效果还是非常的确切的。
当然,如果是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水肿,那么还是要去医院的。但是可以用这个方子作为配合治疗的方法。
赤小豆还有什么作用呢?
文献报道,如果患了流行性腮腺炎,那么就可以利用赤小豆的解毒作用来治疗,用赤小豆五六十粒,研磨成粉,然后用鸡蛋清和清水,调成糊状,摊在纱布上,然后敷在患处,对腮腺炎的恢复很有好处,可以起到迅速消肿的作用。
赤小豆还有一个作用,就是可以通乳,有的妇女在生产之后,乳汁的分泌出现问题,这个时候,也可以用赤小豆来解决问题,在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写的《妇人大全良方》一书中,他提到自己的妻子生孩子以后,没有奶,“产后乳脉不行已七十日”,结果身为妇科大师的陈自明也是没有办法,用了很多药都无效,把孩子搞得瘦弱不堪,很痛苦。
这个时候,有朋友偶然地送给他们家一些赤小豆,结果陈自明就煮了赤小豆汤给妻子喝,结果没有想到的是“当夜乳脉通行”。
陈自明是大吃一惊,于是赶快翻书,结果看到本草书里面记载过,说赤小豆有通乳的作用。看来,无论是多大的名家,都有看书没看到的时候,这样应验了那句话,中医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。
在夏天的湿热天里,我们可以用赤小豆熬水来喝,一次用三十克左右就可以了,可以稍微的放入一点冰糖,如果脾胃不是虚寒型的,也可以放入一点绿豆,就可以增加祛暑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