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克明,人称“面痴”。1984年创业,34年来只做面条。他一手建立的“克明面业”,从不产小麦的益阳南县出发,一步步走出湖南,走向全国,成了中国最强大的挂面王国。
2012年,“克明面业”深交所上市,成为中国挂面第一股。在剧烈的技术变革中,陈克明抢抓机遇,摸着改革的脉搏,成就了自我的创业传奇。
此后,“克明面业”收购五谷道场,布局面粉市场,陈克明便成为一个从南县走向世界的故事,背后是令人瞠目的经济奇迹和传统产业的升级轨迹。
从小作坊到大产业,从街头小贩到上市公司董事长,陈克明的创业经历,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的一个缩影,也是中国食品工业从温饱到健康需求的时代跨越。
走进陈克明的办公室,满眼都是地图,他的办公桌上,铺开了5张地图:世界地形图、中欧班列示意图、3张哈萨克斯坦地图。布子乌鲁木齐、哈萨克斯坦是陈克明为他的面业王国找的“面粉仓库”。
如今的克明面业,顺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正在悄然绘制一张精彩纷呈的产业版图,接下来,克明面业或将完成第二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。
一“面”之交:从木匠到挂面大王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做得一手好面的陈克明是南县有名的木匠,在县城和周边的十里八乡很吃得开。不幸的是,一次意外,他左手的三根手指被刨床削掉,养家糊口的手艺没了。为了生存,他收破烂、摆地摊、夜里一两点起来去屠宰场收猪胆加工胆红素……但,这些都没能帮他走出困境。
1984年的一天,陈克明在南县市场上晃悠。在张望中,他在面店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幕:客户问有没有上海的面。老板干脆答,没有。那湖北的呢?客户又问。老板答也没有。于是客户摇摇头,失望地离开。
“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,已经有一部分市场开放了。当时外地的面都是溢价的,价格相对比较高,但还是很多人买。”陈克明自问,为什么南县的面条就没有人吃?
他感觉到这“面”里似乎有机会,回家买了个手摇机,就开始做挂面。“当时的面条毛利很低,赚五分钱的差价,面粉两毛钱一斤,面条是2毛5分钱一斤,20%的利润率,还包括人工费。”
但15年的木工经历,让陈克明具备了很好的动手能力,很多机械设备都是自己改造升级,这为他节省了很多成本。手摇机太辛苦,他就装了一个电机;买不起完整的设备,他就把废旧的设备拿出来自己改造,烘烤面条。
陈克明是有心人,一边做面卖面,一边研究着面,拌料的配方、煮面的时间、消费者的口感等等。陈克明的生意在他的琢磨中慢慢转好。
当时,陈克明还做了一件别人不会做的事情,用现在的话说,这就是做品牌。“那时候的面条都是用报纸包着,不卫生也不好识别。于是我就改用白纸,还雕了一个章,刻着陈克明面条,盖在上面。”
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,“陈克明”面条就这样不经意地诞生了。
一“面”之识:面条王国的崛起
最初的克明面业,只有陈克明和妻子段菊香在做。后来,作坊慢慢形成了规模,陈克明开始请亲戚朋友来帮忙。“当时做面条,是解决自己温饱问题以后,解决亲戚朋友的就业问题。”
1990年,陈克明去工商局注册。当时企业的注册意识还不强,他这一注册共花了5年时间。1997年,陈克明的公司才正式成立。此后,克明面业开始工业化生产,逐渐打造自主品牌,产品走出益阳,行销湖南。
在业内,说做挂面有科技含量,至今有人不以为然。陈克明却说,做面简单,做好面,很不简单。
从拿起擀面棍的那一天起,面条的配方、烘烤的火候、机械的故障……陈克明都自己动手应付;切面刀具的改进、面条包装的变革……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寻找,他钻入其中,经常忘了自己。
面条烘干工艺,国内大部分挂面企业都效伤日本,采用中低温烘干工艺。上世纪80年代末,陈克明便开始自行制造挂面烘干房,并坚持采用50℃-60℃的中高温烘干工艺。如今,这一工艺理念现已为国际同行所普遍采用。
为降低面条制作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,陈克明自己成了工程师,通过对刀片的一次次改造,将问题彻底解决。这一改造,陈克明面条的损耗立刻下降了5%,这对于利润率并不高的面条行业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质效提升。
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,看起来朴实温厚的陈克明,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正因如此,陈克明的挂面技术专利越来越多,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……
安全生产、技术创新、挂面文化的内涵式挖掘……陈克明孜孜以求的探索,颠覆传统挂面的生产方式,开启了中国挂面大变革的新时代。
2001年到2011年,陈克明面条获中国驰名商标,公司走出湖南,拓展全国市场,挂面营销网络覆盖内地所有省份。
即使现在挂面的规模,做到了中国第一,但他至今保留着一个习惯。只要在家里,早餐和晚餐,他都会自己煮上厂里刚刚下线的面,不放任何“佐料”来尝鲜。“要让别人觉得好吃,先要自己吃出味道来。”他的味蕾似乎为面而生,经过他的嘴,能品评各个生产环节,是否有纰漏。
一“面”之荣:小作坊做出大产业
对于创业者,扩张,总是压抑不了的念头。
2012年3月,克明面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,成为了中国挂面行业的龙头老大。
挂面做到中国第一,陈克明却在“世界”中找到了巨大的落差。“我参观过意大利一个面条厂,区区不足30人,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,但它每天的产量居然高达300吨。而在国内,很多企业即使按300人算下来,每天的产量也不足120吨。”
正是看到了这种差距,陈克明在公司上市后抓了几件大事。
长沙克明食品研究院的落成,是陈克明的又一次战略布局和对市场的再次铺陈。研究院聚集中国最顶尖的食品专家,引进世界上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,负责从新产品规划研发到原料、产品的精心检验。分析认为,这将带动了中国食品行业的一次升级发展。
“中国面业市场在逐步企业化运作,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细,这就对工业化食品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陈克明在长沙雨花经开区的总部基地,从进料、配方到称重、包装,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。走进这里的生产车间,每个环节的标准严控和执行力,已经找不到人为的痕迹,消费者还可以“透明”地参观挂面生产的全过程。
随着生产规模扩大,如何实现产销平衡?如何继续撬动市场?这是摆在陈克明面前的又一个难题。近年来,克明面业动作连连——收购五谷道场,进军方便面市场;布局面粉市场,选址哈萨克斯坦,加速向上游面粉乃至小麦收储和贸易环节延伸;建成辐射全国生产基地和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,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;实现产业链一体化,预计2020年完全实现面粉自给。
今年上半年,克明面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——净利润增长70.97%。克明面业预计,业绩高增长势头还会延续。
克明面业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
克明面业的强势崛起,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规范,撬动了挂面行业的大变革。34年来,陈克明为挂面行业带来了什么?又改变了什么?
克明面业总在紧要关头祭起改革的旗帜,让“改变”去克服现实中的一切困难。陈克明说,改革不只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事,民营企业同样必须改革。改掉阻碍发展的“因循守旧”,改变发展的各种禁锢,让各种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。
他重构挂面安全体系,深刻的认识,化成精细化的管理,最后形成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;他奉科技创新为圭臬,拥有面条工艺、机械、包装等各项专利40项;他以创造的手段,将传统单一的挂面引入健康、营养、科学、时尚的元素,开辟出一方千姿百态的消费市场。
不变的则是克明面业从创业之初就不断积聚的价值取向。
益阳面粉厂改制清资核产时,所有企业中只有陈克明这一家公司的货款是按合同全部结清的。调查组奇怪,为什么只有他不赖账?陈克明觉得,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。这比金子还珍贵的诚信,让他后来得到了意料不到的回报。
挂面行业竞争激烈,陈克明从来不打价格战。他善待竞争对手,帮助别人渡过资金难关。他的理念是,必须把整个挂面行业这个“蛋糕”做大,大家才都有好日子过。
他也不紧不慢地告诉大家:“我上市真的不是为了圈钱,而是为了让企业更加规范,实现持久的发展。”
当陈克明举起科技的火炬,照亮的不仅是自己的前方,也为中国挂面行业,揭示了发展方向,改变着中国挂面小散乱、不安全的格局。